新聞動態
|
科研進展
松塔牛肝菌屬(Strobilomyces)的物種多呈黑色,被稱為“森林老人”(old man of the forest)。該類真菌常與龍腦香科、豆科、桃金娘科、殼斗科和松科等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分布世界廣大地區。然而,該屬物種形態分化滯后、形態可塑性較大,其物種劃分十分困難。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樣性與適應性進化團隊楊祝良研究組長期從事大型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的研究。為解決該屬的系統發育和分類難題,該研究團隊牽頭,主動與8個國家9個單位的國內外同行合作,廣泛采樣、借閱國內外標本館館藏標本,由楊祝良研究員指導的韓利紅博士等人員,對采自非洲、大洋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和中美洲的該屬標本進行研究,基于編碼RNA 聚合酶II 的第一大亞基(rpb1)和第二大亞基(rpb2)、蛋白質翻譯延長因子(tef1α)和線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cox3)四個基因片段,構建了該屬的系統發育框架,將分子系統發育、形態學和生態學證據相結合,對全球松塔牛肝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該屬特征演化研究結果,提出了該屬包含兩個組的新分類系統,即松塔牛肝菌組(S. sect. Strobilomyces)和刺孢松塔牛肝菌組(S. sect. Echinati),摒棄了前人提出的若干分類系統;2)根據基因譜系一致性系統發育種識別法(GCPSR),共識別出亞洲該屬33個系統發育種,通過與松塔牛肝菌25個模式種的對比研究,共界定出該屬31個物種,其中包括8個新種,將過去發表的4種分別處理為其他物種的晚出異名;3)研究發現,中國西南山區匯集了亞洲2/3的物種,是松塔牛肝菌屬的物種多樣性中心。在世界松塔牛肝菌的物種多樣性、系統發育、寄主轉換和生態適應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Phylogeny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 of Strobilomyces (Boletacea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sian species”為題,新近發表于真菌學國際權威期刊Persoonia。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31000000)、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項目(151853KYSB2017002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60005)、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攻關項目(KIB2017002)、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2017436)、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項目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索委員會項目的經費支持。
圖1 松塔牛肝菌屬的分子系統發育框架
圖2 松塔牛肝菌屬的特征演化
圖3 松塔牛肝菌屬的部分物種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 手機版